手机版 鹤发鸡皮网
虽然中共中央并没有明确党委政法委员会是党委的职能部门、领导政法工作,但是它实际上已经在发挥党委职能部门的作用,已经在宏观上统一组织领导政法各部门的工作。
【参考文献】{1}章渊若.现代宪政论[M].上海:中华书局,1934.171,171,181,181,50,54,55,171,182.{2}章渊若.近代欧洲政治演进之基础[J].东方杂志,1931,28(10):36.{3}孙中山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02,802,813.{4}张凤阳,等.政治哲学关键词[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12,115,115{5}〔美〕斯科特·戈登.应奇,等译.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5.{6}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法学,1999,21(8):62{7}章渊若.宪政与法治[J].民主政治,1945, (4) :80.{8}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三部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72,273.{9}戴季陶.三民主义之哲学的基础[M].重庆:青年书店,1938.13-14.{10}章渊若.现代法制概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94,94,97,98,100.{11}孙中山.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A].国父遗教重要演讲[M].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时间不详,11 -24.{12}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A].国父遗教重要演讲[M].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时间不详,1-10.{13}刘学照.重议孙中山的民生史观[J].学术研究,2002,(1):96.{14}孙中山.提倡民生主义之真义[A].国父遗教重要演讲[M].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时间不详,125-126.{15}章渊若.章力生政法论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302,301,302.{16}胡显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初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 (1) :48 - 49.{17}章渊若.三民主义的法律观[J].自求,1930,1(14):49.{18}孙中山.社会主义派别与方法[A].国父遗教重要演讲[M].重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时间不详.102-122.{19}章渊若.英国之社会问题与社会立法[J].东方杂志,1930,27(10):33 - 41;章渊若.英国劳工立法演进之趋势与特征[J]法学杂志,1933,(3-6) :684-690.{20}章渊若.法国劳工立法演进之概观[J].法学杂志,1933,(3-6):419-427.{21}冯威.民生的法治解读[J]求索,2008,(5):137-139.作者简介:杨添翼,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政法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生方案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如此美好的图景。
孙中山将之发展成为一种主义,他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3}2.宪法政治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大量翻译西方宪政著作,对宪政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宪政一词也在不断升温的使用中被赋予了过多的含义,甚至存在着被滥用的危险{4}。但是当时的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暴露出它的严重弊端,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遍及整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大萧条,显示了自由资本主义财产私有制的严重缺陷,当时,福利国家还没有出现,而且当时资本主义两极分化迅速而巨大,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异常触目惊心,孙中山看到了当年西方资本主义的残酷现实,在美妙动人的高度文明后面的,是那么骇人听闻的贫困与压迫{8}。章渊若在继承孙中山的理论后,对其进行了发展,他认为在生产要素上,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真正源泉,所以对于劳工的保护不可忽视。最后,章渊若对民生宪法的最终实现忧虑重重。
而且,宪法与宪政之内被赋予了一种正面的价值意义,于是各国争相制定了宪法。立宪精神,当随时代而演进。在分配的环节上,在一次分配后,还有可能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分配不公,这时可由国家进行再分配,尽量使每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有基本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保障。
为什么在不同的社会中会对相同的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当我们回顾远去的历史,我们发现了一位杰出的宪政学家,一位笔耕不辍、忧国忧民的学者一章渊若。土地若归少数富者之所有,则可以地价及所有权之敌,而妨害公共之建设,平民将永无立锥地矣。要一般人一听到这个名词之后,便可以了解。4.平均地权土地,为经济生产上非常重要的原素之一,此为稍具经济学常识者所共知。
理解他的民生法律观对于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此政治之始意,亦国家之所以起也{2}。
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12}。那是一个国家分裂贫穷、民族内忧外患的年代,硝烟弥漫,战乱频仍,民众生活困苦。当因社会生活之变革而革新。{3}他进而对之进行解释,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
{16}而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中,孙中山废除了地主土地私有制,而采取定地价,由国家对地主租用的土地收取较高地税,并将土地增价部分全部归公。他说宪法者,社会生活之反映也。三、民生入宪章渊若对民生主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对民生之实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发展,最重要的是,他将民生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领域转入到法学领域,在宪法和法治的语境下谈民生的必要性、内容和实现。然今日社会,已非旧观,人民所受资本势力压迫之苦痛,远胜于昔。
(一)宪法以民生为原则章渊若不但认同了孙中山对于民生目的性的阐述,而且他用历史的眼光,从国家兴衰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民生的重要性,这也是宪法何以要以民生为原则的原因之一。{11}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
从而实现‘耕者有其田,‘室者有其家的农业发达,家给人足的康乐世界。不能过信一己的主观,违反客观时代的背景,以及实际社会的需要,削足适履,一意孤行。
无独有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也出现了一个谈论民生的时代。(一)作为目的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今天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一种政治常识,虽然民生主义在最后提出,但是却成为三民主义中最为重要、具有目的性的一部分。俾社会基础与政治制度能相衔接,不相背驰也。遗产税额根据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的多少以及与被继承人之间关系的亲疏而不同,税率自4%起,至70%之高。他的民生思想直接来源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况且文明进步,是自然所致,不能逃避的。
即最简单最需要的人身安全尚无可靠之保障。同时,他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二十出头便留学法国,并随后访问了英、德、瑞士等国,历时四、五年之久。
{11}孙中山在国外长期居住的经历使他看到了西方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他认为这是自工业革命后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在详尽研究英国{19}、法国{20}、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宪法和劳工法之后,章渊若认为,劳工的立法应以每个国家的实际民生状况为依据,而不可简单照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
孙中山在其民生主义演讲的开篇就谈了民生的定义,他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3}。他说,宪法者,可比一治国安民之药方。
他继承了伟大革命先驱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其进行了精道的阐释,并对民生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发展。由此可见,外国是患不均,中国是患贫,这就是中外社会情形的大区别。{11}他非常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当时现实的民生状况,割地赔款,国家积弱,常年战乱,民不聊生。统计上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
论者还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宪法的不断增多,宪法承载的功能日趋复杂,许多宪法不再有限权和控权的意义,此时宪政的含义也随之扩展,获得了‘宪法政治或‘立宪政治一类的解释。他说,如果说中国没有资本家,便可以不讲社会主义,那便是大错。
而一切经济学原理的著作都承认劳动为生产要素之一{10}。四、结论综上所述,章渊若继承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将之进行了发扬,且将民生的精神与内容写入了宪法,用宪法和法律来保障民众的生存权和促进民生的实现。
{10}5.人民的保育人民的保育(即对社会生活的改善)更具体表现了民生主义之精神。从章渊若对于宪政内涵的理解来看,他所指的宪政是包括法治和民主在内的广义上的宪政。
古时虽然有贫富阶级的分别,但是没有今日的厉害,今日贫富悬殊,不可方物,正所谓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须要取那善果,避那恶果。孙中山在民生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强调了资本问题和土地问题,这对于民众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保障的作用,但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和增加国家富源,孙中山认为,,在当时满目疮痍的现实状态下,这是民生改善的前提条件。第三,章渊若认为立宪、修宪应当以民生为指导原则,其原因何在?民生问题被纳入宪法之后,又表现为哪些内容?这一章将回答这些问题。
{15}在众多的民生问题中,为什么孙中山就选中了资本问题和土地问题?我们推而得知,他主要是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增加国家财富。而政府职务,亦应将人民衣、食、住、行种种生活的需要,按男女长幼、强弱壮老、贤愚贫富之境遇与关系,为适宜之安排,合理的处置,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他说,文明不利于贫民,不如复古,这是矫枉过正的话。{1}(二)民生的宪法表达民生入宪以后,应该如何进行规定?易而言之,民生在宪法中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在这一点上,章渊若进行了细致地阐发。
在资本、劳动、土地这生产三要素中,资本、土地占其二。注释:[1]章渊若(1904-1996),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后留学巴黎大学攻读法政,又赴英国伦敦、剑桥、牛津及比利时、德国、瑞士等国访问。
Copyright (c) 2018-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6而对于权力分立、人民主权等原则并没有人提出来,这就是导致了五四宪法的致命缺陷--没有基本原则,或者说五四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含糊其词的。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